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56
作者
马姜明 [1 ,2 ,3 ]
刘世荣 [1 ]
史作民 [1 ]
张远东 [1 ]
缪宁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天然更新; 影响因子; 通径分析; 川西亚高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4 [森林更新];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m×20m),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对于藓类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646 / 6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东北次生林区枯落物对天然更新的障碍作用 [J].
李根柱 ;
王贺新 ;
朱书全 ;
朱教君 ;
于冬梅 ;
陈英敏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295-298
[2]   亚高山暗针叶林林缘华西箭竹对岷江冷杉幼苗更新的影响 [J].
李媛 ;
陶建平 ;
王永健 ;
余小红 ;
席一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283-290
[3]   华西箭竹对岷江冷杉林主要乔木树种幼苗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J].
王微 ;
陶建平 ;
胡凯 ;
李宗峰 ;
宋利霞 .
林业科学, 2007, (01) :1-7
[4]   元谋干热河谷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人工林天然更新初步研究 [J].
马姜明 ;
李昆 ;
张昌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1365-1369
[5]   苔藓植物对植物天然更新的影响 [J].
蔺菲 ;
郝占庆 ;
叶吉 .
生态学杂志, 2006, (04) :456-460
[6]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J].
张远东 ;
刘世荣 ;
马姜明 ;
史作民 ;
刘兴良 .
生态学报, 2005, (11) :147-154
[7]   川西米亚罗林区森林恢复的影响因子分析 [J].
张远东 ;
赵常明 ;
刘世荣 .
林业科学, 2005, (04) :189-193
[8]   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 [J].
彭闪江 ;
黄忠良 ;
彭少麟 ;
欧阳学军 ;
徐国良 .
广西植物, 2004, (02) :113-121+124
[9]   朝阳地区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因子分析 [J].
李喜霞 ;
刘明国 ;
高晓东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5) :352-355
[10]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J].
曾德慧 ;
尤文忠 ;
范志平 ;
刘明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