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阶段目标

被引:4
作者
梁一民
田均良
刘普灵
张翼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2] 延安市延河流域治理办公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模式; 目标; 生态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广种薄收习惯是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 ,植被遭到破坏 ,进而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力降低的根源。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改变广种薄收习惯 ,治理水土流失 ,不断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依据土地资源状况提出目前阶段 1 2 34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认为在占总土地面积 2 0 %的基本农田和果园 ,只要实行集约化经营就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70 %的土地应为林草地。根据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和当前生产水平提出生态农业建设三个阶段的不同指标和适宜治理度 ,当前该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应以资源—结构—质量型模式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47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业生态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骆世明等编著, 1987
[2]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附视频 [J].
刘万铨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4) :3-6
[3]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J].
梁一民 ;
卢宗凡 ;
赵更生 .
中国水土保持, 1992, (09) :33-36+67
[4]   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的祸根 [J].
张维邦 .
水土保持通报, 1989, (01) :21-27
[5]  
中国生态农业[M]. 中国展望出版社 , 郭书田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