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11
作者
朱丽
秦富仓
杨翠林
马小芳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驱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的重要防线。近年来由于人口迅速增加,经济相对贫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地急剧退化,土壤侵蚀严重。研究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是风蚀与水蚀共存,最大风蚀模数达9 985t/(km2·a),最大水蚀模数为3 000 t/(km2·a),复合侵蚀量非常大,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9.8%。针对这样的情况,对当地土壤侵蚀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导致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发现这两个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藕合性,揭示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加剧的规律,为当地土壤侵蚀治理提供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J].
李森 ;
李凡 ;
孙武 ;
李保生 .
地理科学, 2004, (01) :61-67
[2]   阴山北麓干旱草原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J].
吴丽萍 ;
王弋 .
内蒙古水利, 2001, (04) :36-37
[3]   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荒漠化类型区划分 [J].
刘静 ;
孙旭 ;
许丽 .
水土保持研究, 1998, (03) :95-100
[4]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地表抗风蚀效果的试验研究.[D].刘汉涛.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10
[5]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测试研究.[D].陈智.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11
[6]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何文清.中国农业大学.2004, 03
[7]  
区域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研究.[M].张爱国等著;.地质出版社.2003,
[8]  
土壤侵蚀原理.[M].张洪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