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乾
李朝銮
杨思源
黄荣
陈发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攀枝花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3] 攀枝花市园林处
[4] 攀枝花市园林处 成都
[5] 成都
[6] 攀枝花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传粉; 昆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在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自然群体中,雌雄株在数量上基本相等,但雄株的无性系产量是雌株的1.31倍,小孢子叶球的数量是大孢子叶球的2.21倍,呈现偏雄现象。小孢子叶球散粉次序是从轴基部向顶部和从小孢子叶的基部向顶部进行的,散粉高峰出现在午后,风传花粉浓度在2.55m内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而在2.55m以外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大孢子叶球内发现有两种蚂蚁和一种蜚蠊类昆虫在活动,没有发现这些昆虫对大孢子叶球的破坏,小孢子叶球则几乎没有昆虫探访。清晨在大孢子叶叶片上出现许多水样液滴,可能起着将大孢子叶叶片上沉积的花粉传递至胚珠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攀枝花苏铁的传粉过程中,风是将花粉从小孢子叶球传至大孢子叶球的唯一媒介,大孢子叶球内活动的昆虫和大孢子叶叶片上的液滴同样起着传粉媒介作用,但不排除风传花粉一步到位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攀枝花苏铁的生物学特性、树干解剖和生长模式 [J].
何永华 ;
王乾 ;
石培礼 .
植物学报, 1995, (06) :443-451
[2]   HEAT-PRODUCTION IN CYCAD CONES [J].
TANG, W .
BOTANICAL GAZETTE, 1987, 148 (02) :165-174
[3]  
Aerodynamics and Pollen Grain Depositional Patterns on Cycad Megastrobili: Implications on the Reproduction of Three Cycad Genera (Cycas, Dioon, and Zamia)[J] . Karl J. Niklas,Knut Norstog.Botanical Gazette . 19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