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影响下岷江上游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3
作者
胡志斌
何兴元
李月辉
朱教君
李小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强度; 干扰; 模糊逻辑; 岷江上游;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7.0127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源,结合3S技术,分析了岷江上游1986、1995和2000年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重点探讨了森林、草地等主要景观类型在持续人类活动强度作用下的变化,确定了不同景观类型对人类活动强度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景观以草地、森林为主要景观类型。1986、1995和2000年3个时期森林、草地景观类型面积之和均高达96.1%、96.38%和95.23%,其它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森林和草地共同控制了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过程;2)不同景观对人类活动强度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低强度的人类活动有利于有林地景观的恢复;高盖度草地对人类活动很敏感,严格减少干扰活动强度才有利于维持其景观;中盖度草地对中低强度的人类活动(如放牧)很敏感,景观退化,面积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700 / 7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
    张翠云
    王昭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S1) : 386 - 390
  • [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
    李丽光
    何兴元
    李秀珍
    问青春
    赵永华
    胡志斌
    常禹
    朱亚平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 1804 - 1808
  • [3] 岷江上游典型时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初步分析
    胡志斌
    何兴元
    江晓波
    赵永华
    胡远满
    常禹
    李月辉
    韩文权
    刘淼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 1797 - 1803
  • [4] 干旱区人类活动指数的动态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1978~2000年县级区为例
    李香云
    王立新
    章予舒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04) : 106 - 111
  • [5]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世梁
    傅伯杰
    马克明
    刘国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 26 - 30
  • [6] 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岷江上游1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李爱农
    周万村
    江晓波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 153 - 156
  • [7] 涵化"与岷江上游民族文化多样性
    吴宁
    晏兆丽
    罗鹏
    刘建
    [J]. 山地学报, 2003, (01) : 16 - 23
  • [8] 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
    叶延琼
    陈国阶
    樊宏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4) : 383 - 387
  • [9]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n the upper valley of Min River
    Zhao Yong-hua
    He Xing-yuan
    Hu Yuan-man
    Chang Yu
    [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5, 16 (1) : 31 - 34
  • [10] Sensitivity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to input data characteristics on real landscape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use in natural disturbance emulation[J] . David J. B. Baldwin,Kevin Weaver,Frank Schnekenburger,Ajith H. Perera. &nbspLandscape Ecology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