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利容千
王建波
汪向明
机构
[1]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武汉,武汉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光周期; 花粉发育; 超微结构;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3.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为材料,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箱(Koitotron S-153W)群中进行光周期处理。自秧苗6叶期开始,先经10h/d的短日照处理10d,到幼穗开始分化,然后分别在13、14h/d的光周期条件下发育。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探索光周期在决定花粉育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13h/d光周期条件下,花粉发育正常:而在14h/d的光周期条件理、花粉在单核晚期败育、表现在核糖体呈聚合状态,内质网、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解体、缺乏淀粉积累,吞噬泡增多,细胞质稀薄,最终变成不育。另一方面,绒毡层细胞保持完整状态,无解体迹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甜菊花药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研究 [J].
郭洁 ;
陈睦传 ;
汪德耀 .
实验生物学报, 1989, (03) :269-277
[2]   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绒毡层细胞发育和退化过程的亚显微结构 [J].
陈朱希昭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4) :64-74
[3]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石明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2) :44-48
[4]   水稻(Oryza sativa L.)雄蕊发育的亚显微结构研究——Ⅲ、花药绒毡层孢粉体的起源和发育 [J].
何国藩 ;
张志宇 ;
林月婵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3) :77-84
[6]   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胡适宜 ;
王模善 ;
徐丽云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77, (03) :167-171+247
[7]   ANATOMY AND CYTOLOGY OF MICROSPOROGENESIS I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ANGIOSPERMS [J].
LASER, KD ;
LERSTEN, NR .
BOTANICAL REVIEW, 1972, 38 (03) :425-&
[8]  
Electron-microscopy on anther tissue and pollen of male sterile and fertile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J] . A. Ph. Vries,T. S. Ie.Euphytica . 197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