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频率对河西走廊绿洲菊芋生活史对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张恒嘉
黄高宝
杨斌
机构
[1]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菊芋; 产量; 生活史对策; 灌水频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灌水频率对作物产量形成和生活史对策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收获地下块茎的经济作物的研究非常少见。以菊芋为材料,分别在苗期(seedling,S)、枝繁叶茂期(lush foliage,L)、现蕾期(budding,B)和开花期(flowering,F)施加不同灌水组合,包括苗期600m3/hm2(S600,相当于天然降雨量)处理组J1、S600+L600为J2、S600+B600为J3、S600+L300+B900为J4、S600+L900+B300为J5、S600+L600+B300+F900为J6以及全生育期不浇水的对照组CK,测定菊芋产量及生物量分配变化。结果表明,低灌水频率显著降低菊芋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苗期到枝繁叶茂期是株高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到枝繁叶茂期之后显著性下降,表明枝繁叶茂期是营养生长的高峰期。不同灌水频率处理组之间菊芋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J1<J2<J3<J4<(J5和J6),其中J5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处理增产9.1%—82.1%,表明菊芋在枝繁叶茂期到现蕾期是水分消耗最大和需求最旺盛的时期。J5处理单株个数和茎粗也最高,分别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3.2%—80.7%,最有利于地下块茎膨胀期积累生物量。可以认为,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作物与以收获籽粒为目的的粮食作物具有类似的生活史对策,在营养生长期应侧重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在生殖生长期应降低对水分的需求而侧重对同化产物的转运。
引用
收藏
页码:2401 / 24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J].
赵雪飞 ;
王丽金 ;
李瑞奇 ;
李雁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6) :1004-1009
[2]   海水浇灌对菊芋生长、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 [J].
王建绪 ;
刘兆普 ;
隆小华 ;
赵耕毛 .
土壤通报, 2009, 40 (03) :606-609
[3]   不同施肥条件下菊芋光合速率测定 [J].
代晓华 ;
康建宏 ;
徐长警 .
中国糖料, 2009, (01) :40-42+46
[4]   菊芋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 [J].
石建业 ;
任生兰 .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8) :33-33
[5]   菊芋生长发育动态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研究 [J].
钟启文 ;
王怡 ;
王丽慧 ;
李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9) :1843-1848
[6]   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J].
张琼 ;
李光永 ;
柴付军 .
水利学报, 2004, (09) :123-126
[7]   马铃薯群体光合系统参数的研究 [J].
张宝林 ;
高聚林 ;
刘克礼 .
中国马铃薯, 2003, (03) :146-151
[8]   不同时期水分调亏及不同调亏程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张喜英 ;
由懋正 ;
王新元 .
华北农学报, 1999, (02) :3-5
[9]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与冠生长及功能间的动态消长关系 [J].
冯广龙 ;
罗远培 ;
刘建利 ;
杨培岭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7, (02)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