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缝隙政府”建设的成就与未来——以无缝隙政府工具为标准的评估

被引:16
作者
尚虎平 [1 ,2 ]
韩清颖 [3 ]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江苏协同创新中心
[2] 苏州大学城镇化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无缝隙政府; 政府再造; 绩效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无缝隙政府"理论以"管理主义"的哲学来解决由老管理主义所造成的割裂化、碎片化问题,是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种扬弃。自20世纪90年代末始,我国无缝隙政府改革逐渐在全国推开。但从抽样来看,我国改革仍仅停留在对组织形式再造和组织流程再造两种工具的使用上,对无缝隙政府文化塑造、外部无缝隙政府构建重视不够。这与忽视无缝隙政府改革施行的相关前提不无关系,包括行政决策与公共服务提供职能的适当两分、政府完整性提供服务的组织模式中存在诸多私法性实体、不同政府组织应以权威性绩效合约来约束等。在未来的改革中,首先应该创造这些前提条件,然后将七种管理工具严谨、规范地实施,以实现完整的无缝隙政府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理想线”上的选择: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演化率及其实现 [J].
尚虎平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2) :70-77+84
[3]   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公共行政隐喻的后现代转向 [J].
韩志明 ;
谭银 .
行政论坛, 2012, 19 (02) :25-30
[4]   “职能革命”、管理绩效带动政府责任实现——卡梅隆政府公共机构改革的行政学意涵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尚虎平 ;
于文轩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 8 (04) :103-110+127
[5]   从“职能革命”到公共机构改革——卡梅隆联合政府公共机构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 [J].
尚虎平 ;
于文轩 .
财经科学, 2011, (07) :52-61
[6]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观察腐败深层机制的微观视角 [J].
金太军 ;
袁建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102-118+222
[7]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 [J].
张桢 ;
刘荣愫 .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10) :73-75
[8]   “无缝隙政府”的实践与思考 以玉环县为例 [J].
郁建兴 ;
吴福平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3, (03) :8-13
[10]  
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约翰·基恩(JohnKeane)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