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实证分析

被引:34
作者
朱新力
余军
机构
[1] 浙江大学法律系
[2]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浙江杭州
[3] 浙江杭州
关键词
违法; 客观法律秩序; 主观法律秩序; 过失责任原则; 无过失责任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从侵权法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违法归责原则属"主观违法",这一认识可以克服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将违法视为行政机关对各类为其设置注意义务的法规范的违反,从而扩大了违法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但该原则仍然存有无法克服的局限。在分析法学的"主客观法律秩序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过错归责原则意味着对主、客观法律秩序的双重违反,而无过错归责原则仅仅是对客观法律秩序的违反。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根本出路,在于以过错归责原则取代目前的违法归责原则,并将无过错原则确立为辅助性的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让国家赔偿更加实至名归.[N].杨悦新;秦平;.法制日报.2001,
[2]   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 [J].
陈裕琨 .
法学研究, 2003, (03) :14-29
[3]   论国家赔偿的过错责任原则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1996, (03) :136-143
[4]   论国家赔偿立法的几个基本观点 [J].
肖峋 .
中国法学, 1994, (04) :11-17
[5]  
行政法律责任研究.[M].朱新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
[6]  
为权利而斗争.[M].(德)鲁道夫·冯·耶林著;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8]  
公法学札记.[M].陈新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9]  
侵权行为法.[M].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损害赔偿法原理.[M].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