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32
作者
陈贵川 [1 ]
谌芸 [2 ]
乔林 [3 ]
刘德 [1 ]
李强 [1 ]
张亚萍 [1 ]
王文芳 [4 ]
张焱 [1 ]
机构
[1] 重庆市气象台
[2] 国家气象中心
[3] 北京市气象台
[4] 重庆梁平县气象局
关键词
风雹; 冷锋; 副热带高空急流; 多单体风暴; 三体散射; 中层径向辐合; 槽状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4 [固态非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71 / 8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广西雷暴大风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 [J].
钟利华 ;
曾鹏 ;
李勇 ;
熊文兵 ;
胡宗煜 .
气象, 2011, 37 (01) :59-65
[2]   一次山地环流激发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J].
隋迎久 ;
蔡丽娜 ;
王昌双 .
气象, 2010, 36 (05) :78-84
[3]   一次雷暴冷出流中新生强脉冲风暴的分析 [J].
陶岚 ;
戴建华 ;
陈雷 ;
王强 ;
顾宇丹 .
气象, 2009, 35 (03) :29-35+132
[4]   一次强雷暴阵风锋和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特征 [J].
吴芳芳 ;
王慧 ;
韦莹莹 ;
王群 .
气象, 2009, 35 (01) :55-64+132
[5]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J].
廖晓农 ;
俞小鼎 ;
王迎春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50-1362
[6]   川东北一次西北气流型强冰雹天气的成因分析 [J].
竹利 ;
王厚伯 .
暴雨灾害, 2008, (03) :242-247
[7]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J].
姚叶青 ;
俞小鼎 ;
张义军 ;
程华 ;
魏鸣 ;
李劲 .
高原气象, 2008, (02) :373-381
[8]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J].
杨晓霞 ;
李春虎 ;
杨成芳 ;
邰庆国 ;
陈优宽 ;
周雪松 .
气象, 2007, (01) :74-80+130
[9]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J].
俞小鼎 ;
郑媛媛 ;
张爱民 ;
姚叶青 ;
方翀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14-924
[10]   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J].
付双喜 ;
王致君 ;
张杰 ;
陈乾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3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