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52
作者
鲁艳红 [1 ,2 ,3 ]
杨曾平 [1 ,2 ,3 ]
郑圣先 [2 ,3 ]
廖育林 [1 ,2 ,3 ]
聂军 [2 ,3 ]
谢坚 [1 ,2 ]
向艳文 [2 ,3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代谢熵;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0.0133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5年和2007年分别从望城县已建立27年的肥力定位试验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全N、速效N、速效P、微生物生物量碳、氮(Cmic、Nmic)及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研究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处理的土壤pH值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下降,电导率(EC)变化不大.化肥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的TOC、全N、速效N、速效P、土壤呼吸、Cmic、Nmic和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CK)和单施化肥处理;化肥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研究期间,NK化肥与猪粪、NPK化肥与稻草配施处理的Cmic/TOC大于相应的单施化肥处理.各处理土壤生物化学性质与TOC和养分含量呈正相关(P<0.01).猪粪、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21 / 9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J].
朱捍华 ;
黄道友 ;
刘守龙 ;
吴金水 ;
朱奇宏 ;
苏以荣 ;
曾希柏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2) :135-140
[2]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李秀英 ;
姜瑞波 ;
李燕婷 ;
Hwat Bing So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1) :176-182
[3]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娟 ;
赵秉强 ;
李秀英 ;
Hwat Bing So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1) :144-152
[4]   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有机质和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朱捍华 ;
黄道友 ;
刘守龙 ;
朱奇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497-2502
[5]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对策 [J].
章秀福 ;
王丹英 ;
符冠富 ;
李华 .
土壤通报, 2006, (02) :2346-2351
[6]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I.免耕对水稻产量、生长动态及害虫数量的影响 [J].
黄小洋 ;
漆映雪 ;
黄国勤 ;
张兆飞 ;
刘隆旺 ;
章秀福 ;
高旺盛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530-534
[7]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J].
李秀英 ;
赵秉强 ;
李絮花 ;
李燕婷 ;
孙瑞莲 ;
朱鲁生 ;
徐晶 ;
王丽霞 ;
李小平 ;
张夫道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8) :1591-1599
[8]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陈利军 ;
朱平 ;
任军 ;
梁成华 ;
彭畅 ;
高红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1897-1902
[9]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ptake of Nitrogen by Plants [J].
ZHOU JIANBIN LI SHENGXIU and CHEN ZHUJU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Shaanxi China .
Pedosphere, 2002, (03) :251-256
[10]   Use of Several Plant Materials and Chemicals to inhibit Soil Urease Activity and Increase Nitrogen Recovery Rate of Urea by Plant [J].
XU WEIHONG WANG ZHENGYIN JIA ZHONGYUAN HUANG YUN YUAN LUJIANG and WANG JUANME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
Pedosphere, 2002, (03) :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