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强沙尘暴内部热力动力特征的个例研究

被引:22
作者
岳平 [1 ]
牛生杰 [2 ]
张强 [1 ]
沈建国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3]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关键词
沙尘暴; 动力热力结构; 自然对流; 切向速度; 垂直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对流体在热低压条件下激发强沙尘暴的机理,并应用Rennó和Ingersoll于1996年提出的热机自然对流理论,对2004年7月12日甘肃省酒泉基准站发生的强沙尘暴内部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在沙尘暴发生前的一小时大气底层处于干热状态,垂直方向巨大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干对流发展。②激发强沙尘暴的对流体的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弱。③利用酒泉站探空资料计算出的沙尘暴对流体的最大切向旋转速度为11.4m.s-1,垂直运动速度为14.0m.s-1;地面沙尘暴观测系统记录的平均环境风速仅为5.5m.s-1,瞬间最大风速只9.3m.s-1。
引用
收藏
页码:509 / 513+599 +5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特强沙尘暴(黑风)的物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J].
张强 ;
王胜 .
中国沙漠, 2005, (05) :675-681
[2]   螺旋度在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J].
陶健红 ;
王劲松 ;
冯建英 .
中国沙漠, 2004, (01) :85-89
[3]   导致一例强沙尘暴的若干天气因素的观测和模拟研究 [J].
姜学恭 ;
沈建国 ;
刘景涛 ;
陈受钧 .
气象学报, 2003, (05) :606-620
[4]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钱正安 ;
宋敏红 ;
李万元 .
中国沙漠, 2002, (02) :10-15
[5]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
[6]   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J].
王式功 ;
董光荣 ;
陈惠忠 ;
李希良 ;
金炯 .
中国沙漠, 2000, (04) :5-12
[7]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8]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 [J].
牛生杰 ;
孙继明 ;
桑建人 .
中国沙漠, 2000, (01) :56-59
[9]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大气科学, 1997, (05)
[10]   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黑风暴形成的一个机理分析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高原气象, 1996, (02)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