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27
作者
马存
陈其煐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抗病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冻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杭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代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棉所12的选育及其种性研究 [J].
谭联望 ;
刘正德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12-19
[2]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的比较 [J].
马存 ;
孙文姬 ;
石磊岩 ;
简桂良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3) :94-94
[3]   80年代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工作的进展 [J].
马存 .
中国农学通报, 1987, (03) :33-34
[4]   陆地棉抗枯、黄萎病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J].
校百才 .
作物学报, 1985, (04) :267-273
[5]   初形成重病田棉花枯萎病的分布型 [J].
马存 ;
张弘 .
植物保护, 1985, (03) :36-37
[6]   怎样快速建成棉花黄萎病人工病圃 [J].
吴洵耻 ;
张立修 ;
王清和 .
植物保护, 1984, (04) :28-28
[7]   我国棉花高抗枯萎病的抗源品种附视频 [J].
吴功振 .
中国棉花, 1982, (04) :17-19
[8]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进展 [J].
谭联望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3) :16-22
[9]   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病田间鉴定 [J].
陈振声 ;
陆景洪 ;
王素芳 ;
李美茹 ;
王玉梅 .
棉花, 1980, (03) :25-28
[10]   棉花品种资源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J].
罗家龙 ;
夏武顺 ;
吕金殿 ;
吉冉中 ;
吴(光日)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 (03)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