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被引:27
作者
程春明
石云素
宋燕春
黎裕
王天宇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江西省农科院旱地作物研究所
[4] 南昌
[5] 北京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ISSR;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5.02.01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 9份玉米自交系和1份大刍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 1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4 75条不同位置的带,平均2 2 6条;多态性带4 6 9条,平均2 2 3条,百分率高达98 7% ;不同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在0 84~0 94之间。6 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 2 3~0 4 8之间。经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组,共9个亚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血缘和系谱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例外。结果表明,ISSR标记尽管可以用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并不是最好的分子标记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的优缺点,认为ISSR标记在遗传研究较少的作物上应用潜力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7+181 +1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J].
赵久然 ;
郭景伦 ;
郭强 ;
尉德铭 ;
孔艳芳 .
华北农学报, 1999, (01) :32-37
[12]   玉米地方品种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J].
张祖新 ;
郑用琏 ;
李建生 ;
刘纪麟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6, (01) :1-8
[13]   玉米10份地方品种和4份外来群体同工酶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J].
张祖新,郑用琏,李建生,刘纪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22-326
[14]   我国玉米杂交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杨小平 ;
马青奠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4, (03)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