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缘何爆红?——基于网络流行语舆情表征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6
作者
曾润喜
魏冯
机构
[1] 不详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流行语; 罗兰·巴特; 互文性; 网络舆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2]   关于流行语流行的基本理据的探讨——基于近三十年汉语流行语的考察与分析 [J].
夏中华 .
语言文字应用, 2010, (02) :89-96
[23]   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基于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 [J].
聂春梅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 (02) :148-151
[24]   日语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 [J].
李洁 .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