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汽车尾气中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14
作者
王伯光 [1 ]
吕万明 [1 ]
周炎 [1 ]
邵敏 [2 ]
张远航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广州; 汽车尾气; 多环芳烃; 排放因子; 隧道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34.2 [汽车];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对广州市珠江隧道进行了汽车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因子测试,研究了汽车组成、交通流量、隧道内微气象及PAHs成分和浓度水平,采用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8种车型共14种PAHs的综合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颗粒相PAHs的主要检出物为萘、苊烯、苊、蒽、菲、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茚并(1,2,3-c,d)、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14种成分,隧道进口处PM10中∑PAHs浓度为(5.000±1.762)μg/m3,隧道出口处PM10中∑PAHs浓度为(27.067±3.602)μg/m3,其中四环以上的PAHs含量占74.9%.在平均车速为46km/h条件下,隧道内机动车尾气颗粒物中∑PAHs平均排放因子高达16.203mg/(km·辆),其中各PAHs化合物排放因子均超出欧洲或美国的100倍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482 / 4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 [J].
王淑兰 ;
柴发合 ;
张远航 ;
张元勋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9-22+33
[2]   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Ⅲ)——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J].
王玮 ;
岳欣 ;
陈建华 ;
李红 ;
刘红杰 ;
汤大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43-47
[3]   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 [J].
李军 ;
张干 ;
祁士华 ;
刘国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61-666
[4]   汽车尾气中多环芳烃(PAHs)成分谱图研究 [J].
朱利中 ;
王静 ;
杜烨 ;
许青青 .
环境科学, 2003, (03) :26-29
[5]   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痕量多环芳烃 [J].
李核 ;
李攻科 ;
陈洪伟 ;
张展霞 ;
李拓 ;
王伯光 .
分析化学, 2002, (09) :1058-1062
[6]   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试验研究 [J].
王伯光 ;
张远航 ;
祝昌健 ;
俞开衡 ;
陈鲁言 ;
陈尊裕 .
环境科学, 2001, (02) :55-59
[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污染评价 [J].
祁士华 ;
王新明 ;
傅家谟 ;
盛国英 ;
闵育顺 .
地球化学, 2000, (04) :337-342
[8]   粤港澳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初步研究 [J].
盛国英 ;
傅家谟 ;
成玉 ;
王新明 ;
李顺诚 ;
陈鲁言 ;
王志石 .
环境科学, 1999, (04) :7-10+12
[9]   公路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朱利中 ;
刘勇建 ;
沈红心 ;
沈学优 ;
邱殿星 ;
周宁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3) :201-205
[10]   Apportionment of NMHC tailpipe vs non-tailpipe emissions in the Fort McHenry and Tuscarora Mountain Tunnels [J].
Gertler, AW ;
Fujita, EM ;
Pierson, WR ;
Wittorff, DN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6, 30 (12) :2297-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