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带永清—刘其营潜山油气成藏时间与成藏模式

被引:24
作者
邹华耀
张春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江汉石油学院,河南石油勘探局研究院
关键词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形成; 模式; 廊固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潜山形成时间和潜山流体压力场与化学场特征等综合分析 ,确定廊固凹陷永清—刘其营潜山为两期成藏。第一期 :自沙二段沉积早期至馆陶组沉积中期 ,以石油聚集为主 ;第二期 :自馆陶组沉积中期至今 ,以凝析油气聚集为主。烃源区油气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 ,潜山中早期聚集的石油被晚期充注的天然气所驱替 ,并沿断层运移至上覆下第三系断层圈闭中聚集成藏。河西务潜山带潜山以形成凝析油气藏为主。图 5表 3参 2 1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16 +1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运聚动力学特征及其类型 [J].
邹华耀 ;
向龙斌 ;
梁宏斌 ;
朱庆忠 .
地球科学, 2001, (01) :67-72
[2]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3]   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与石油初次运移的关系 [J].
邹华耀 ;
吴智勇 .
石油学报, 1998, (03) :38-44+5-6
[4]   断层──低熟油烃源岩排油的控制因素 [J].
邹华耀 ;
陆建峰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2) :36-40
[5]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J].
邹华耀 ;
吴智勇 .
沉积学报, 1998, (01) :112-119
[6]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有机成熟作用及油气生成模式 [J].
郝芳 ;
李思田 ;
孙永传 ;
张启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555-560
[7]   包裹体研究──盆地流体追踪的有力工具 [J].
刘德汉 .
地学前缘, 1995, (04) :149-154
[8]   油气运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1-6+119
[9]   包裹体作为天然气运移判别标志的研究 [J].
施继锡 ;
李本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2) :185-194
[10]  
含油气系统-研究现状和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美)马贡(Magoon,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