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研究

被引:41
作者
郭柏福 [1 ]
常剑波 [2 ]
肖慧 [1 ]
朱滨 [2 ]
万建义 [1 ]
田家元 [1 ]
舒德斌 [1 ]
机构
[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2]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鲟; 淡水环境; 全人工繁殖; 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1.2 [人工繁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结合中华鲟研究所1994—1999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2000—2008年野生成熟亲鱼人工繁殖的情况,对子一代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初次性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均小于野生中华鲟的成熟亲本,但性腺发育良好。经人工催产,精子具有较高的质量(快速运动60s,常温存活10min),卵子也具有较高的受精率(71.4%)和孵化率(64.3%),并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子二代鱼苗1.8万尾。人工淡水条件下子一代中华鲟的全人工催产繁殖获得了成功,证实了中华鲟可以在纯淡水中完成其生殖周期。研究结果对濒危物种中华鲟的物种延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40 / 9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 [J].
章龙珍 ;
庄平 ;
张涛 ;
张征 ;
李大鹏 ;
蓝泽桥 ;
王正凯 ;
答和庆 .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04) :323-327
[2]  
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1998
[3]  
Biology,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of sturgeons and paddlefish in China[J] . Qiwei Wei,Fu’en Ke,Jueming Zhang,Ping Zhuang,Junde Luo,Rueqiong Zhou,Wenhua Yang. &nbsp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 1997 (1)
[4]  
中华鲟精子结构特征及其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D]. 厉萍.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   中华鲟年龄鉴别和繁殖群体结构的研究 [J].
邓中粦 ;
余志堂 ;
许蕴玕 ;
周春生 .
水生生物学报, 1985, (02) :99-110+199
[6]   中华鲟人工繁殖生物学研究 [J].
易继舫 ;
姜华 ;
万建义 .
水利渔业, 1986, (02) :44-46
[7]   中华鲟人工繁殖催产技术研究 [J].
易继舫 ;
万建义 ;
田家元 ;
李方林 ;
江新 .
水利渔业, 1988, (05) :28-32
[8]   中华鲟卵人工授精和脱粘技术初步研究 [J].
江新 ;
田家元 ;
万建义 ;
易继(?) .
水利渔业, 1988, (06) :25-26
[9]   蓄养中华鲟的性腺发育与人工繁殖初报附视频 [J].
易继舫 ;
刘灯红 ;
唐大明 ;
江新 ;
田家元 ;
姜华 ;
刘勇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1) :85-86+104
[10]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J].
易继舫 ;
唐大明 ;
刘灯红 ;
郭伯福 ;
常剑波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6) :55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