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评价研究

被引:7
作者
许家佗 [1 ]
包怡敏 [1 ]
龚博敏 [1 ]
孙鸿杰 [1 ]
张志枫 [1 ]
陆耀飞 [2 ]
费兆馥 [1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上海体育学院
关键词
慢性运动性疲劳; 脉图; 实验研究;
D O I
10.16305/j.1007-1334.2008.09.032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以脉图指标为主的慢性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对1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4个月的强化训练,建立慢性运动疲劳模型;检测疲劳前后脉图、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反应时、心率变异性(HRV)等的变化,以期对慢性运动性疲劳进行评价。结果慢性运动疲劳后脉率加快(P<0.05)、降中峡h4抬高(P<0.05)、w/t增大(P<0.01),脉图主波变宽大,降中峡抬高并前移,脉象变弦;皮质醇、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尿pH下降(P<0.05);反应时显著延长(P<0.01);心率变异性中TV、LF/HF呈增大趋势。结论慢性运动疲劳后脉图变化以主波宽大、降中峡抬高并前移为主要特征,可以将脉图作为慢性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的实验研究 [J].
包怡敏 ;
许家佗 ;
费兆馥 ;
孙鸿杰 ;
陆耀飞 ;
龚博敏 ;
任宏福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5) :68-71
[2]   运动训练强度变化对内源性激素的影响 [J].
虞江明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5) :69-71
[3]   赛艇运动员疲劳诊断与体能恢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J].
李之俊 ;
高炳宏 ;
马国强 ;
苟波 .
体育科研, 2005, (06) :67-71
[4]   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 [J].
王家力 ;
齐家玉 ;
陈芳 .
四川体育科学, 2004, (01) :18-20
[5]   力竭性运动前后的脉图观察研究 [J].
许家佗 ;
张志枫 ;
孙鸿杰 ;
包怡敏 ;
李果刚 ;
龚张斌 ;
曹怡 ;
彭平权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 (01) :44-47
[6]  
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冯连世;李开刚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