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

被引:52
作者
游勇 [1 ]
陈兴长 [2 ]
柳金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泥石流; 堰塞湖; 危害; 文家沟; 四川绵竹清平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0年8月13日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暴发特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简称"8.13"特大泥石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并从其形成条件入手,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文家沟流域在2010年8月12日16时至13日04时的降雨量达227 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冲刷流域内在地震期间形成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并形成高容重粘性泥石流。泥石流依次冲毁沟内19座谷坊和1座拦挡坝,冲出总量达429.3×104 m3,完全堵断绵远河,形成长约1 650 m、宽约420 m、高约12 m的堰塞坝,堰塞湖回水长1.5 km。泥石流共造成6人死亡或失踪,379间房屋被冲毁掩埋,汉(旺)清(平)公路中断,2座桥梁被毁。研究表明,松散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堵溃是导致"8.13"特大泥石流规模巨大的主要原因;文家沟在短期内泥石流仍会频发,但规模要比"8.13"泥石流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泥石流防治指南.[M].周必凡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
[2]   汶川县城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J].
铁永波 ;
唐川 .
灾害学, 2010, 25 (04) :43-47+53
[3]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J].
余斌 ;
马煜 ;
吴雨夫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6) :827-836
[4]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 [J].
唐川 .
山地学报, 2010, (03) :341-349
[5]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 [J].
黄河清 ;
赵其华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2) :168-177
[6]   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泥石流特征初步研究 [J].
蒋瑜阳 ;
唐川 ;
杨泰平 .
灾害学, 2010, 25 (01) :78-83
[7]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J].
李勇 ;
黄润秋 ;
周荣军 ;
Alexander LDENSMORE ;
Michael AELLIS ;
闫亮 ;
董顺利 ;
Nicholas RICHARDSON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乔宝成 ;
马博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3-18
[8]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J].
周荣军 ;
黄润秋 ;
雷建成 ;
何玉林 ;
黎小刚 ;
王世元 ;
叶友清 ;
刘玉法 ;
亢川川 ;
梁明剑 ;
戈天勇 ;
何强 ;
黄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11) :2173-2183
[9]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J].
余斌 .
沉积学报, 2008, (05) :789-796
[10]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