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

被引:49
作者
吴萍 [1 ,2 ,3 ]
丁一汇 [3 ]
柳艳菊 [3 ]
李修仓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霾; 东亚冬季风; 大气湿度; 水汽收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1961—2013年中国地面台站长期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华北、江淮和华南为研究区,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以及大气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霾日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首先,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地面风速减小,进而导致冬季霾日增多。其中,华北7—8 m/s最大风速日数和江淮6—8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减少,及华南≤2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增多对各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作用较大。其次,东亚冬季风减弱引起冬季气温的持续升高,易导致冬季霾日的增多,这在华北地区较之在江淮和华南更为明显。(2)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使得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小。在江淮和华南地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与近地面相对湿度的减小显著相关,而在华北地区这种相关较弱。(3)冬季气温升高也有利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3个区域冬季霾日的增多均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显著相关,特别是与对流层中低层(850—500 hPa)大气饱和度的降低显著相关。(4)冬季霾日数变化与区域水汽输送关系密切。其中,华北地区的冬季霾日数与水汽总收入成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与纬向水汽收入成显著正相关,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华南地区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52 / 36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华北黄淮冬季霾年代际增多与东亚冬季风的减弱 [J].
尹志聪 ;
王会军 ;
袁东敏 .
科学通报, 2015, 60 (15) :1395-1401
[2]   江苏冬季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与环流异常和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 [J].
张蓬勃 ;
管兆勇 ;
邵鹏程 ;
姜玥宏 ;
何婧 .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 (01) :103-111
[3]  
Arctic Sea Ice Decline Intensified Haze Pollution in Eastern China.[J].WANG Hui-Jun;CHEN Huo-Po;LIU Jiping;.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5, 01
[4]   近50年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和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 [J].
梁苏洁 ;
丁一汇 ;
赵南 ;
孙颖 .
大气科学, 2014, (05) :974-992
[5]   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J].
王跃 ;
王莉莉 ;
赵广娜 ;
王跃思 ;
安俊琳 ;
刘子锐 ;
唐贵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173-184
[6]   重污染下我国中东部地区1960~2010年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符传博 ;
丹利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219-226
[7]   近50年我国雾和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湿度的关系 [J].
丁一汇 ;
柳艳菊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37-48
[8]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J].
张人禾 ;
李强 ;
张若楠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27-36
[9]   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J].
王珊 ;
修天阳 ;
孙扬 ;
孟小绒 ;
徐军昶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1) :19-26
[10]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J].
宋连春 ;
高荣 ;
李莹 ;
王国复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05) :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