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群发泥石流灾害

被引:42
作者
余斌
马煜
张健楠
吴雨夫
张惠惠
李丽
褚胜名
亓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龙池; 龙溪河; 群发; 泥石流; 地震;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6.005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在2008-05-12汶川地震后的极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溪河流域的龙池"8.13"群发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龙溪河流域在2010-08-13遭遇强降雨过程,流域内共有45处暴发泥石流,其中34处沟谷泥石流,11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共334×104 m3,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在龙溪河下游河道内,该段河床平均淤高5 m。诱发"8.13"群发泥石流的最大1 h降雨量达75 mm,相当于20 a一遇的1 h降雨量。"8.13"群发泥石流中88.9%的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附近3 km范围内,仅有11.1%的泥石流分布在距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3~5 km范围。除受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影响外,泥石流分布还受地层岩性和地形的影响。龙池群发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占总数的88.9%,而稀性泥石流很少,仅占总数的11.1%。小规模泥石流占多数,达到总数的60.0%;大规模泥石流很少,仅占总数的11.1%,其他为中等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流域主要为小流域,<1 km2的泥石流流域占多数,达到总数的68.9%;而>3 km2的泥石流流域很少,仅占总数的6.7%。龙溪河河道内的泥沙淤积受泥石流活动、主河道坡度和宽度的控制,河道上半段没有泥沙淤积,而下半段有大量泥沙淤积。龙溪河河道内淤积的泥沙颗粒粒径受沿岸泥石流流域岩性的影响,粒径从龙溪河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从大到小的变化规律。龙溪河流域在遭遇较强降雨时还会暴发泥石流灾害;在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附近的山区,在暴雨激发下还有可能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在雨季到来时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地震次生泥石流灾害,特别要提防不易被发现的小流域泥石流灾害,做好防灾预案和预警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泥石流灾害。
引用
收藏
页码:738 / 7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 [J].
许强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5) :596-608
[2]   都江堰市八一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分析 [J].
张自光 ;
张志明 ;
张顺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0, 21 (01) :34-38
[3]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 [J].
唐川 ;
梁京涛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51-758
[4]   5·12汶川地震诱发都江堰龙池镇干沟泥石流可能性地质分析 [J].
沈军辉 ;
朱容辰 ;
刘维国 ;
任洋 ;
章志峰 .
山地学报, 2008, (05) :513-517
[5]   庐山风景区犁头尖北坡泥石流及其防治 [J].
王士革 ;
钟敦伦 ;
谢洪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6)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