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级次:逻辑理念、实务应用及标准制定

被引:20
作者
于永生
机构
[1]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
SFAS157; 公允价值; 级次理论; 逻辑理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33 [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1 ;
摘要
公允价值计量是世界性财务报告难题。2006年FASB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公允价值级次理论"。该理论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问题,力图最大限度地均衡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受到国际会计界普遍欢迎;它蕴涵的基本理念是:级次划分可为评价计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提供权威依据、充分翔实的披露能弥补可能的计量缺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也隐含公允价值级次,但该级次的隐含性可能限制其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制定明确的公允价值级次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 [J].
吴可夫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05) :71-74
[2]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 [J].
于永生 .
会计研究, 2007, (10) :11-15+95
[3]   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 [J].
刘玉廷 .
中国农业会计, 2007, (08) :1-1
[4]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 [J].
楼继伟 .
会计研究, 2006, (02) :5-6
[5]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J].
毛新述 ;
戴德明 ;
姚淑瑜 .
会计研究, 2005, (10) :35-41+96
[6]   公用事业间接管制定价 [J].
苏素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