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流民与农业开发

被引:5
作者
范立君 [1 ]
许凤梅 [2 ]
机构
[1]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 通化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
近代; 东北流民; 农业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K293 [];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60207 ;
摘要
清末民初,伴随着清朝封禁东北政策的破产,关内流民大批涌向东北。流民的到来,传播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来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剧增,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东北商品粮基地初步形成。这一切,与广大流民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不可分的,流民堪称发展东北农业经济的主力军。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清末东北经济区的形成 [J].
衣保中 .
长白学刊, 2001, (05) :77-81
[2]   清代东北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 [J].
李令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8, (04) :169-193+253
[3]   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垦和农业发展 [J].
刘克祥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 (04) :85-107
[4]   清末到1931年东北大豆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 [J].
杨光震 .
中国农史, 1982, (01) :80-86
[5]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M].北京:三联书店,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