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的微观结构及工程性质

被引:16
作者
张留俊 [1 ]
黄晓明 [1 ]
王攀 [2 ]
王福胜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泥炭; 试验研究; 微观结构; 性质;
D O I
10.19721/j.cnki.1001-7372.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TU447 [软土与地基];
学科分类号
081401 ;
摘要
从泥炭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泥炭的性质及特点,包括含水性质、强度性质、固结及次固结性质。通过对苏州泥炭、连云港淤泥、南通淤泥质土3种不同性质的软土进行固结试验,分析了泥炭地基与一般软土地基沉降速率的差别。提出了“次主沉降比”的概念和计算式,采用次主沉降比来确定次固结沉降与主固结沉降的比例。次固结系数与土的次主沉降比有一定关系,对于次主沉降比小于1的土,次固结系数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次主沉降比的增大,次固结系数的变化也增大。为了使沉降计算更可靠,建议泥炭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平均次固结系数。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117 +1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饱和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现场测试 [J].
李又云 ;
刘保健 ;
谢永利 .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1-5
[2]   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的范例推理方法 [J].
王东耀 ;
折学森 ;
叶万军 ;
王琛 .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20-23+42
[3]   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累积塑性变形分析 [J].
李进军 ;
黄茂松 ;
王育德 .
中国公路学报, 2006, (01) :1-5
[4]   软土地基上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J].
易伟建 ;
杨随新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2) :65-69
[5]   综合加固土的试验研究 [J].
张留俊 ;
李刚 ;
蔡宁 ;
王福胜 .
路基工程, 2004, (06) :26-28
[6]   软土地基CFG桩加固技术 [J].
姜蓉 ;
李昌宁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03) :4-7
[7]   软土地基上含反射裂缝沥青道路的动力响应分析 [J].
王金昌 ;
朱向荣 .
中国公路学报, 2004, (01) :5-10
[8]   路堤下河滩相软土地基变形研究 [J].
王晓谋 ;
袁怀宇 ;
贾其军 ;
杜秦文 ;
颜可珍 .
中国公路学报, 2003, (02) :23-27
[9]  
SL/T 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S]. 1999
[10]  
JTJ 051-199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