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州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3
作者
黄梅玲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 福州市;
D O I
10.15958/j.cnki.sdnyswxb.2007.01.014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对福州市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判断该市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4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552 831hm2,而人均承载力只有0.278 329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4 502hm2。这反映出福州市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提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实施科技兴田、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发挥海域资源的优势等实现福州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陈文惠.福建师范大学.2001, 01
[2]  
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M].曾从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J].
谢红霞 ;
任志远 ;
莫宏伟 .
干旱区地理, 2005, (02) :215-218
[4]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 [J].
龙爱华 ;
张志强 ;
苏志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971-981
[5]   福州市耕地景观生态现状与驱动力分析 [J].
陈莹 .
福建水土保持, 2004, (01) :17-20
[6]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7]   福建渔业现代化建设历程与思考 [J].
刘常标 ;
江毅海 .
现代渔业信息, 2002, (01) :20-23
[8]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