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虎门口动力结构研究

被引:9
作者
任杰
吴超羽
包芸
机构
[1]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
关键词
虎门; 动力结构; 双向射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8 [河口、港湾、海岸泥沙];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虎门口是珠江八大入海河口之一,其形成是上游河流携带泥沙在两基岩岛侧淤积延伸的结果,属潮汐优势型河口。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通道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通道口以下南为落潮优势流;基于几个重要的河口参数和滤波技术,从双向射流,密度环流及其对沉积物输运等方面分析了虎门口的动力结构特点:虎门动力环境中,非线性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均不能忽略,在密度梯度力驱动下,枯季发育了密度环流,这从浅表层沉积物的输运和低频水流的输运上得到了验证,同时,密度环流与双向射流相互交汇,更增加了射流系统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认识珠江,保护珠江──试论广州至虎门潮汐水道的特性和保护问题 [J].
李春初 ;
雷亚平 .
热带地理, 1998, (01) :24-28+65
[2]   黄茅海河口小尺度动力结构及其沉积作用 [J].
吴超羽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86-94
[3]   杭州湾水位低频波动机制分析 [J].
陈伟 ;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