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中华鲟自然繁殖适合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18
作者
蔡玉鹏 [1 ]
万力 [1 ]
杨宇 [2 ]
张晓敏 [1 ]
李益进 [3 ]
机构
[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3] 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法; 中华鲟产卵场; 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在13000~15000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约2.1km2。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J].
陶江平 ;
乔晔 ;
杨志 ;
常剑波 ;
董方勇 ;
万力 .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30 (02) :37-43
[2]   三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中华鲟偏好流速曲线 [J].
杨宇 ;
谭细畅 ;
常剑波 ;
严忠民 .
水利学报, 2007, (S1) :531-534+541
[3]   长江中华鲟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研究 [J].
易雨君 ;
王兆印 ;
陆永军 .
水科学进展, 2007, (04) :538-543
[4]  
Stream habitat analysis using the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Bovee K D,Lamb B L,Bartholow J M,et al. http://www.stormingmedia.us/90/9021/A902163.html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