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达如错地区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的证据

被引:25
作者
李小波 [1 ,2 ]
王保弟 [2 ]
刘函 [2 ]
王立全 [2 ]
陈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高镁安山岩; 俯冲沉积物熔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2 [侏罗纪(系)]; P588.1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01 ;
摘要
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达如错接奴群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的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63.3±1.7Ma,即火山活动时限为晚侏罗世早期。安山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典型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所有样品均具有较高的Mg O、Mg#值,低的TFe O/Mg O值(小于1.5);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锆石εHf(t)值为较均一的负值(εHf(t)=-8.5-6.7)。研究表明,达如错高镁安山岩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在俯冲消减背景下,由俯冲沉积物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形成于与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的构造环境。由此认为,晚侏罗世接奴群火山岩是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班公湖—怒江洋壳的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火山岩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31]   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J].
邱瑞照 ;
周肃 ;
邓晋福 ;
李金发 ;
肖庆辉 ;
蔡志勇 .
中国地质, 2004, (03) :262-268
[32]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朱弟成 .
地质通报, 2004, (01) :12-19
[33]  
Reaction between slab-derived melts and peridotite in the mantle wedge: 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at 3.8 GPa[J] . R.P Rapp,N Shimizu,M.D Norman,G.S Applegate.Chemical Geology . 1999 (4)
[34]  
Genesis of high Mg# andesites and the continental crust[J] . Peter B. Kelem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