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食味粳稻控混肥一次性基施效应

被引:13
作者
蒋伟勤
胡群
俞航
马会珍
任高磊
马中涛
朱盈
魏海燕
张洪程
刘国栋
胡雅杰
郭保卫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优质食味粳稻; 控释肥; 钵苗机插; 产量; 氮素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将控混肥(由2种不同释放期的控释肥组成)和常规氮肥在钵苗机插条件下掺混后一次性基施,以期筛选与优质食味迟熟中粳稻养分吸收相匹配的最优控混肥处理,为钵苗机插下优质食味迟熟中粳稻高产简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的水稻季(5—10月)开展试验,以优质食味多穗型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材料,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将控混肥和常规氮肥以5﹕5的固定比例组配,控混肥由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以4﹕1组成,共设置6种组合方式,分别为60 d+40 d、60 d+80 d、80 d+60 d、80 d+100 d、100 d+80 d、100 d+120 d,并以常规分次施肥(CK)为对照,测定产量、群体质量指标及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结果】相较CK,南粳9108的100 d+80 d处理2年平均增产4.66%,丰粳1606的该处理平均增产4.29%,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除2019年的南粳9108外,100 d+120 d处理的产量均仅次于100 d+80 d处理。80 d+60 d、80 d+100 d处理2年产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而60 d+40 d、60 d+80 d处理则较之显著减产。播种至拔节阶段,控混肥处理的群体氮素积累量均较CK增加,平均增幅达14.86%,从而促进了群体茎蘖的发生,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的同步增加,光合生产能力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拔节至抽穗阶段,100 d+80 d和100 d+120 d处理的氮素积累、干物质积累与CK同处于最高水平,较最低的60 d+40 d处理分别增加47.02%—55.01%和14.52%—18.15%;和100 d+80 d、100 d+120 d处理相比,此阶段CK的净同化率虽相对提高,但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却显著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100 d+120 d处理的氮素积累高于其他处理,其中较CK显著增加9.23%—22.03%,而干物质积累则以100 d+80 d和100 d+120 d处理同处于最高水平,较CK显著增加5.44%—8.58%,原因可能是100 d+80 d和100 d+120 d处理的养分释放能相对协调地提高光合叶面积和净同化率,致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相对充足,而CK的净同化率虽较高,但其光合叶面积相对不足。对于氮素利用效率,100 d+80 d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较CK分别增加3.90%—4.92%、9.42%—11.93%,100 d+80 d、100 d+120 d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较CK分别增加5.29%—7.21%、5.79%—8.51%。【结论】100 d+80 d、100 d+120 d处理的养分释放与南粳9108和丰粳1606养分吸收最为匹配,促进了高产群体的形成,因此其可以作为钵苗机插下优质食味迟熟中粳稻高产简化施肥的氮肥运筹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82 / 139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后期氮肥的效应 [J].
石吕 ;
张新月 ;
孙惠艳 ;
曹先梅 ;
刘建 ;
张祖建 .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 (06) :541-552
[2]   一次性施肥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应用与环境效应 [J].
刘兆辉 ;
吴小宾 ;
谭德水 ;
李彦 ;
江丽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20) :3827-3839
[3]   缓释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对双季稻养分的供应特征 [J].
张木 ;
唐拴虎 ;
黄巧义 ;
逄玉万 ;
易琼 ;
黄旭 ;
李苹 ;
付弘婷 .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20) :3985-3995
[4]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J].
魏海燕 ;
李宏亮 ;
程金秋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郭保卫 ;
胡雅杰 ;
崔培媛 .
作物学报, 2017, 43 (05) :730-740
[5]   60天释放期缓释尿素可实现早稻和晚稻的一次性基施 [J].
张木 ;
唐拴虎 ;
张发宝 ;
黄巧义 ;
黄旭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01) :119-127
[6]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王海月 ;
李玥 ;
孙永健 ;
李应洪 ;
蒋明金 ;
王春雨 ;
赵建红 ;
孙园园 ;
徐徽 ;
严奉君 ;
马均 .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 (01) :50-64
[7]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J].
胡雅杰 ;
钱海军 ;
曹伟伟 ;
邢志鹏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郭保卫 .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 (05) :493-506
[8]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胡群 ;
夏敏 ;
张洪程 ;
曹利强 ;
郭保卫 ;
魏海燕 ;
陈厚存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林昌明 ;
韩宝富 .
作物学报, 2016, 42 (11) :1666-1676
[9]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J].
邢晓鸣 ;
李小春 ;
丁艳锋 ;
王绍华 ;
刘正辉 ;
唐设 ;
丁承强 ;
李刚华 ;
魏广彬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24) :4892-4902
[10]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李玥 ;
李应洪 ;
赵建红 ;
孙永健 ;
徐徽 ;
严奉君 ;
谢华英 ;
马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41 (06) :67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