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在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

被引:56
作者
李久生
栗岩峰
王军
王珍
赵伟霞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微灌; 综合效益; 技术创新; 应用模式;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51141
中图分类号
S275.5 [微喷与喷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经40余年,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逐步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系列化,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出现的一大批关键问题,形成多个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微灌技术应用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成为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微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其在水肥药精量控制和农田生态环境调控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发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回顾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历程,系统总结了微灌技术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深入分析研究领域和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为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3 条
[71]   滴灌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利用和流失的影响 [J].
黄丽华 ;
沈根祥 ;
钱晓雍 ;
顾海蓉 ;
仇忠启 ;
Massimo Pugliese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49-53
[72]   微灌用石英砂滤料的过滤与反冲洗试验 [J].
翟国亮 ;
陈刚 ;
赵武 ;
邓忠 ;
冯俊杰 ;
刘杨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46-50
[73]   干旱荒漠绿洲区葡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J].
杜太生 ;
康绍忠 ;
闫博远 ;
王锋 ;
李志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1)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