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孕穗开花期高温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江敏 [1 ,2 ]
金之庆 [2 ]
石春林 [2 ]
葛道阔 [2 ]
朱大威 [2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高温; 长江中下游稻区; 孕穗开花期; 气候产量;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0.0118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7个省(市)的19个地区作为样点,统计分析了各样点近36年(1970—2005年)水稻始穗前15d至始穗后20d内日最高气温≥35℃的时空分布特点;并根据全球气候渐变模型GISS GCM Transient B Runs生成的研究区域2030、205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分析了该地区未来水稻孕穗开花期≥35℃高温逆境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6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早稻孕穗开花期出现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显著,未来气候情景下水稻逆境指标出现日数最多的是单季稻,其次依次为早稻、后季稻;双季稻种植区,在未来气候变化中,长江中游地区温度逆境出现日数将大于下游地区。研究区域水稻气候产量的增减与该地区水稻逆境指标的关系说明,高温导致的颖花败育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未来气候变化的两种(2030、2050)情景下,长江中游地区的减产幅度大于长江下游地区,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后季稻。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土种志[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编, 1995
[2]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J].
千怀遂 ;
焦士兴 ;
赵峰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03-507
[3]   水稻开花时的环境条件对花粉活力和结实的影响 [J].
李训贞 ;
梁满中 ;
周广洽 ;
陈良碧 .
作物学报, 2002, (03) :417-420
[4]   长江中下游水稻开花灌浆期气象要素与结实率和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J].
赵海燕 ;
姚凤梅 ;
张勇 ;
徐宾 ;
袁静 ;
胡亚南 ;
许吟隆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9) :1765-1771
[5]   江淮平原小麦渍害预警系统(WWWS) [J].
金之庆 ;
石春林 .
作物学报, 2006, (10) :1458-1465
[6]   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 [J].
石春林 ;
金之庆 ;
汤日圣 ;
郑建初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2) :220-222
[7]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J].
刘颖杰 ;
林而达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9-233
[8]   华东地区耕作制度对积温变化的响应 [J].
李军 ;
高苹 ;
陈艳春 ;
陈惠 ;
杨太明 ;
黄敬峰 ;
金志凤 ;
彭代亮 .
生态学杂志, 2008, (03) :361-368
[9]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J].
葛道阔 ;
金之庆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1) :57-64
[10]   CERES-Rice模型区域应用中遗传参数升尺度的一种方法 [J].
江敏 ;
金之庆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2) :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