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三权实现的政治空间:地方政府与工人抗争的互动

被引:15
作者
孟泉 [1 ]
路军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山东财经大学
关键词
劳工三权; 政治空间; 体制; 机制;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12.03.004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很多学者认为2010年佛山本田工人的集体行动是工人抗争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的罢工免责、工会重组以及两次集体谈判都体现了工人通过集体行动使劳工三权得以不同程度的实现。然而,笔者通过对本田案例历时一年的深入研究,试图挖掘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以何种机制使劳工三权得以实现。本文认为佛山本田工人集体劳权实现的根本机制是有限的劳工意识和地方政府在经济、政治发展的原则之间的互动作用,导致了权利实现的政治空间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2]  
制度与社会冲突.[M].(美) 奈特 (Knight;J.)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suppression of popular resistance in China [J].
Cai, Yongshun .
CHINA QUARTERLY, 2008, (193) :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