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

被引:928
作者
孙致礼
机构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46 [文学翻译];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翻译作一回顾,并对21世纪文学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文学翻译除“五四”后十余年异化译法一度占上风外,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归化译法为主调。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翻译界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异化译法开始受到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译法,而这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但同时又指出,异化译法还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行不通的时候,还要借助归化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J].
王东风 .
中国翻译, 2001, (05) :44-49
[2]  
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孙致礼著;.译林出版社.1999,
[3]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M].孙致礼编著;.译林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