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理念的前沿审视

被引:15
作者
闻志强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关键词
刑法理念; 罪刑法定; 人道主义; 合宪性; 风险刑法; 敌人刑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事法治建设中的刑法理念超越刑事立法、刑法解释技术和刑法规范文本占据着更高的位置,具有根本性的引领作用。刑法理念引领、统摄刑事立法、刑法解释和刑事司法,但其作用场域不应包括刑事政策领域,其根本和关键在于坚持形式与实质统一的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的罪刑法定理念。罪刑法定既是一个原则,更是一种理念,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等于罪刑法定理念的树立和恪守。罪刑法定的核心归结为一点即是通过强调限制国家刑罚权即立法者的制刑权和司法者的求刑权、量刑权以实现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审视"两点论"与"一点论"的争议,"一点论"更可取。单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并不能消解由此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文字困境",需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人道主义理念的补足和调济,即在刑事立法上需要由重刑主义、功利主义、万能主义刑法立场向表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宽缓化刑法立场转变,在司法上需要恪守和践行国家刑权力的克制、宽容和谨慎,在刑法解释中需要贯注和坚守人道主义。基于宪法与刑法之间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分析,刑法突破自身"视限"寻求正当性的更高指向和衡量标准应当是合宪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风险刑法"提供理论支撑,二者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结。"敌人刑法"在本质上与"风险刑法"有契合之处和内在共通性,二者都强调刑法介入早期化、法益保护前置化,实际上都是对刑法威慑恐吓效应特别是积极的一般预防机能的重视和强调,凸显注重以行为人为基础的社会防卫理念的抬头,实质上都对以行为为基础、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理念提出了挑战,蕴藏着不可控制的隐性法治风险和人权保障风险。基于刑法的保障法地位、后置法角色,结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风险刑法"和"敌人刑法"理念应当慎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 [J].
魏东 .
当代法学, 2014, 28 (02) :38-46
[2]   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03-127
[3]   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兼及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 [J].
姜涛 .
当代法学, 2014, 28 (01) :80-89
[4]   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 [J].
孙万怀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6) :130-140
[5]   刑事立法过度回应刑事政策的主旨检讨 [J].
孙万怀 .
青海社会科学 , 2013, (02) :65-74
[6]   风险社会下抽象危险犯的理论境域 [J].
王雯汀 .
河北法学, 2013, 31 (02) :177-183
[7]   风险社会的刑法风险及其防范 [J].
魏汉涛 .
北方法学, 2012, 6 (06) :106-114
[8]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J].
南连伟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138-153
[9]   罪刑关系法定化困境与人道主义补足 [J].
孙万怀 .
政法论坛, 2012, 30 (01) :9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