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东部森林的小气候特征:1.辐射和能量的平衡

被引:13
作者
谭正洪 [1 ]
于贵瑞 [2 ]
周国逸 [3 ]
韩士杰 [4 ]
夏禹九 [5 ]
前田高尚 [6 ]
小杉绿子 [7 ]
山野井克己 [8 ]
李胜功 [2 ]
太田岳史 [9 ]
平田竜一 [0 ]
安田幸生 [1 ]
中野隆志 [2 ]
小南裕志 [3 ]
北村兼三 [4 ]
溝口康子 [2 ]
廖志勇 [1 ]
赵俊福 [1 ]
杨廉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5]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6]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环境管理技术研究部门
[7] 京都大学
[8]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北海道支所
[9] 名古屋大学
[10]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中心
[11]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东北支所
[12]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
[13]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关西支所
[14]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九州支所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纬度地带性; 蒸散比; 太阳辐射; 能量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6.3 [森林气候];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局地环境系统。森林小气候的研究,不仅是一项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农林业生产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变化形势下其重要性又进一步凸显。辐射的收支、能量的平衡与分配是小气候特征形成的基础。对森林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的研究,过去主要以单站点为主,系统的区域分析十分匮乏。该文采用亚洲东部17个森林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探讨了区域尺度上辐射特征量的纬度变异性及其预测关系式,建立了亚洲东部森林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辐射和能量收支模式。所选站点以水平地带性为主,为区域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辐射特征量具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辐射特征量和纬度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于相应的预测。比如,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变化关系为:y=6205–42.15x(p<0.01),即纬度每上升1°,太阳辐射年总量下降42 MJ,理论最大值为6 205 MJ。净辐射的纬度趋势更加显著(r=–0.89,p<0.000 1),其线性回归关系为:y=4340–45.60x。亚洲东部森林蒸散比(EF)与降水量(P)之间的定量关系为:EF=0.7098(1–exp(–0.0026P))。通过对比不同森林带的辐射和能量模式,发现亚热带森林在辐射收支上与温带森林相近,波文比既高于温带森林,也高于热带森林,表明更多的净辐射能用于显热交换。关于亚热带森林在小气候和物质代谢方面的特殊性,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5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特征研究 [J].
张一平 ;
窦军霞 ;
于贵瑞 ;
赵双菊 ;
宋清海 ;
孙晓敏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5) :17-25
[2]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层表面辐射通量动态与特点 [J].
桑卫国 ;
郑豫 ;
张德全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3) :40-43
[3]   马尾松幼林小气候 [J].
洪启法 ;
王仪洲 ;
吴淑贞 ;
曹仲恺 ;
黄建国 ;
刘怀屺 ;
王志胜 ;
宛志沪 ;
周本琳 .
林业科学, 1963, (04) :275-289
[4]  
中国森林气象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贺庆棠主编, 2001
[5]  
Measuring fluxes of trace gases and energy between ecosystems and the atmosphere – the state and future of the eddy covariance method[J] . Dennis Baldocchi.Glob Change Biol . 2014 (12)
[6]   Dataset of CarboEastAsia and uncertainties in the CO2 budget evalu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J].
Saigusa, Nobuko ;
Li, Sheng-Gong ;
Kwon, Hyojung ;
Takagi, Kentaro ;
Zhang, Lei-Ming ;
Ide, Reiko ;
Ueyama, Masahito ;
Asanuma, Jun ;
Choi, Young-Jean ;
Chun, Jung Hwa ;
Han, Shi-Jie ;
Hirano, Takashi ;
Hirata, Ryuichi ;
Kang, Minseok ;
Kato, Tomomichi ;
Kim, Joon ;
Li, Ying-Nian ;
Maeda, Takahisa ;
Miyata, Akira ;
Mizoguchi, Yasuko ;
Murayama, Shohei ;
Nakai, Yuichiro ;
Ohta, Takeshi ;
Saitoh, Taku M. ;
Wang, Hui-Ming ;
Yu, Gui-Rui ;
Zhang, Yi-Ping ;
Zhao, Feng-Hua .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3, 18 (01) :41-48
[7]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for a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in Sapporo, northern Japan[J] . Kenzo Kitamura,Yuichiro Nakai,Satoru Suzuki,Yoshikazu Ohtani,Katsumi Yamanoi,Tomoki Sakamoto.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2012 (3)
[8]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of an 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 in Japan [J].
Mizoguchi, Yasuko ;
Ohtani, Yoshikazu ;
Takanashi, Satoru ;
Iwata, Hiroki ;
Yasuda, Yukio ;
Nakai, Yuichiro .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2, 17 (03) :283-295
[9]  
Carbon balance in a cool–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in northern Japan: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f its annual balance[J] . Yukio Yasuda,Takeshi Saito,Daisuke Hoshino,Kenji Ono,Yoshikazu Ohtani,Yasuko Mizoguchi,Takeshi Morisawa.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2012 (3)
[10]   CO2 and water vapor fluxes above a subtropical mountain cloud forest-The effect of light conditions and fog [J].
Mildenberger, K. ;
Beiderwieden, E. ;
Hsia, Y. -J. ;
Klemm, O.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9, 149 (10) :173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