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

被引:44
作者
蔡立东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独任代表制; 特别代理; 意思表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法定代表人制度根植于利益一致性假设,缘起于对国有企业改革现实需要的回应。在《民法通则》的框架下,法定代表人的担纲者垄断了法人的意思决定与意思表达,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独任代表制",并由此导致了"僭主现象"频发等弊端。《民法总则》立基于意思决定与意思表达分离的法人意思表示逻辑,以代理机制重新厘定了法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关系,确立了法定代表人的特别代理人地位。法人可以通过章程或权力机关的决议等方式限制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但法律须为善意相对人提供最强的信赖保护,法人只有举证证明相对人就此种限制为恶意,才能对抗该相对人。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论法人行为能力制度的更生 [J].
蔡立东 .
中外法学, 2014, 26 (06) :1540-1555
[2]   法定代表人的越权代表行为 [J].
朱广新 .
中外法学, 2012, 24 (03) :484-502
[3]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地位——法制史的观察与当代的实践 [J].
钱玉林 .
清华法学, 2011, 5 (02) :88-96
[4]   中国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存废 [J].
杨继 .
现代法学, 2004, (06) :125-132
[5]   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中) [J].
马骏驹 .
法学评论, 2004, (05) :28-39
[7]   法人代表制度三题 [J].
李建华 ;
徐中缘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2) :39-44
[8]   重估“代表说” [J].
蔡立东 ;
孙发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0, (06) :29-35
[9]   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 [J].
李建华 ;
许中缘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6) :75-82
[10]   董事越权代表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J].
张学文 .
中国法学, 2000, (03)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