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28
作者
彭建 [1 ]
蔡运龙 [2 ]
何钢 [2 ]
王文博 [2 ]
黄秋昊 [2 ]
严汾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三“S”技术; 猫跳河流域;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7.05.01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G IS、GPS为核心的"三S"集成技术支撑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转入率和转出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定量研究了该流域在过去3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为主;(2)19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类先减后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后减,有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等持续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时期的裸岩地明显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入1990年后,裸岩地缩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⑷伴随着分布面积在平面空间上的张缩,各地类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喀斯特山区不同强度石漠化与人口因素空间差异性的定量研究 [J].
白晓永 ;
熊康宁 ;
李阳兵 ;
兰安军 .
山地学报, 2006, (02) :242-248
[2]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 [J].
刘彦随 ;
邓旭升 ;
胡业翠 .
山地学报, 2006, (02) :228-233
[3]   基于景观空间方法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 [J].
胡宝清 ;
李玲 ;
蒋树芳 .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581-587
[4]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 [J].
王世杰 .
中国岩溶, 2002, (02) :31-35
[5]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岩溶环境问题探讨 [J].
彭建 ;
杨明德 ;
王剑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 (05) :275-278
[6]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内动力作用机制 [J].
张殿发 ;
王世杰 ;
周德全 ;
李瑞玲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4) :1-5
[7]   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 [J].
蔡运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576-582
[8]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J].
刘纪远 ;
dls.iogac.on ;
布和敖斯尔 .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229-239
[9]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J].
冷疏影 ;
刘燕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42-47
[10]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J].
庄大方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