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例烧伤早期体温与血象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2
作者
杜福勤
胡悦幸
机构
[1] 铁道战备舟桥处医院
关键词
烧伤湿疗法; 早期体温; 血象变化; 免疫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4 [烧伤及烫伤(灼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作者观察总结了350例烧烫伤病人入院早期的体温与血象的变化。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疗法较传统疗法患者体温上升快、早,持续时间短。绝大部分患者伤后4~6小时即出现高体温,最高达40.8℃,高热时患者神志清、精神、食欲等均良好。采取一定措施后高热即可下降。血象均较正常明显增高,白细胞总数最高达31.9~40×109/L,中性粒细胞0.90,一般患者入院时均在13~18×109/L,中性粒细胞0.80~0.90。临床中发现白细胞早期低于10×109/L以下伴低体温的患者予后均欠佳,尤其是婴幼儿。早期体温与血象的变化反应了机体受创伤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的变化。同时也反应了体温变化与创面用药和创面处理有密切关系,处理方法的正确与适当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的处理可使体温与血象多在3~5天左右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个别病例最长在一周内得到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56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烧伤干湿两种疗法体温观察分析 [J].
王建萍 ;
王艳敏 ;
王德慧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3, (01) :23-24+63
[2]   首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编委会暨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研讨会总结报告 [J].
徐荣祥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2, (04) :2-5
[3]   烧伤与发热 [J].
张向清 ;
赵长善 ;
王庆利 ;
常剑 ;
窦汝玲 ;
张玲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2, (04) :22-24+64
[4]   烧伤监护与临床处理——第一讲 烧伤基础监护与处理 [J].
张向清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2, (02) :54-59
[5]  
烧伤干湿两疗法临床疗效分析[J]. 杜福勤.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89(00)
[6]  
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 - 北京出版社 , 常致德等 著, 1993
[7]  
烧伤理论与实践[M].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方之杨等 主编, 1989
[8]  
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中伟主编,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