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目标性监测与假阳性的控制

被引:13
作者
覃凌
王慕云
机构
[1] 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关键词
血培养; 目标性监测;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探讨采取相关措施后对其发生率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8年1-6月所有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目标追踪监测,了解假阳性率,分析产生的原因;2008年7月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持续追踪2008年7月-2010年12月血培养阳性病例。结果 2008年1-6月血培养假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分布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83.33%,血培养假阳性率高达35.29%,采取控制措施后2010年7-12月血培养假阳性率下降至8.70%(χ2=9.172,P=0.002)。结论在血培养阳性目标性监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如制定标准化的血培养采集流程、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加强质量督查和考核等,可提高血培养标本的送检质量,降低假阳性率,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74 / 4375+4406 +440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规范 [J].
戴俊龙 .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2) :209-209
[2]   2008年Mohnarin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J].
王进 ;
梁军 ;
肖永红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6) :2399-2404
[3]   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 [J].
陶黎黎 ;
胡必杰 ;
周春妹 ;
周昭彦 ;
高晓东 ;
谢红梅 ;
黄声雷 ;
鲍容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02) :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