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结构面产状影响下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17
作者
周剑 [1 ,2 ]
张路青 [1 ]
胡瑞林 [1 ]
王学良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龙门山地区; 应力波传播; 离散元方法; 上盘效应; 断裂隔震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 [工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首先验证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值软件UDEC模拟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的可行性。然后,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应力波穿越不同产状大型结构面的传播特征进行探讨,并以龙门山地区的3条主要断裂对汶川地震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为实例加以说明,确认断裂隔震效应以及断裂上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波在结构面两侧造成的地表动力响应存在异常,靠近震源一侧的地表响应强烈;(2)结构面倾角对应力波的反射作用表现出随结构面倾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结构面数量的增加,透过结构面的应力波产生的扰动越弱;(3)汶川地震中汶川—茂县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对汶川地震地震波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汶川—茂县断裂上盘靠近断裂的地表垂向加速度峰值比不存在断裂时降低38%,灌县—安县断裂下盘靠近断裂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则降低47%;(4)断裂对地震波的反射使得映秀—北川断裂上、下盘地表动力响应异常增强,与不存在断裂情况时相比,该断裂上、下盘两侧岩体的垂向加速度峰值分别升高了41%和32%。本研究结果反映断裂的隔震效应与上盘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69 / 7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汶川5.12地震发震机理的数值模拟 [J].
王连捷 ;
崔军文 ;
周春景 ;
孙东生 ;
王薇 ;
唐哲民 ;
钱华山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2) :105-113
[2]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J].
李勇 ;
黄润秋 ;
周荣军 ;
Alexander LDENSMORE ;
Michael AELLIS ;
闫亮 ;
董顺利 ;
Nicholas RICHARDSON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乔宝成 ;
马博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3-18
[3]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4]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J].
周荣军 ;
黄润秋 ;
雷建成 ;
何玉林 ;
黎小刚 ;
王世元 ;
叶友清 ;
刘玉法 ;
亢川川 ;
梁明剑 ;
戈天勇 ;
何强 ;
黄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11) :2173-2183
[5]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6]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J].
滕吉文 ;
白登海 ;
杨辉 ;
闫雅芬 ;
张洪双 ;
张永谦 ;
阮小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385-1402
[7]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8]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9]  
3DEC modeling on effect of joints and interlayer on wave propagation[J]. 王卫华,李夕兵,左宇军,周子龙,张义平.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6(03)
[10]   爆炸应力波通过节理裂隙带的衰减规律 [J].
王明洋,钱七虎 .
岩土工程学报, 1995, (02)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