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变迁研究(1949~2009年)

被引:22
作者
宫力 [1 ]
门洪华 [2 ]
孙东方 [1 ]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2]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 外交决策; 机制; 历史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外交决策机制在中国外交60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也经历复杂的发展历程。毛泽东时期,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初创,呈现出高度的封闭性、革命性,集权化色彩浓厚。邓小平时期,中国外交决策机制逐步改进,决策观念实现了从"革命"向"务实"的重大转变,决策结构突破了原有领域,经济部门、研究部门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走向成熟,决策观念更加丰富,参与部门更加广泛。作者以外交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为评估标准,梳理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发展脉络,分析各个阶段的变化及其特点,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期从决策分析的新视角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做出阐述和总结。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4 +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J].
沈志华 ;
李丹慧 .
俄罗斯研究 , 2006, (03) :45-58
[2]   中国外交思想库:参与决策的角色分析 [J].
孙哲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98-104
[3]  
外交决策[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张历历, 2007
[4]  
中国外交决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林苏, 2006
[5]  
邓小平与美国[M].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宫力著, 2004
[6]  
外交十记[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钱其琛 著, 2003
[7]  
宦乡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宦乡著], 2002
[8]  
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M]. 时事出版社 , 冯玉军著, 2002
[9]  
发达国家外交决策制度[M]. 时事出版社 , 赵晓春著, 2001
[10]  
从对峙走向缓和[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姜长斌,(美)罗伯特·罗斯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