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2
作者
赵桂宏 [1 ]
王育琴 [2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药剂科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金刚烷胺; PD; 有效性; 抗病毒药;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能神经元; 治疗药物; 左多巴; 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 临床研究;
D O 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2.02.008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正>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Jame Parkinson在1817年首先详细描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随着对PD研究的深入,其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金刚烷胺这一具有40年历史的老药是否仍有其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金刚烷胺诱发小鼠行为学变化和前脑内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英文) [J].
马传响 ;
张静 ;
刘芳 ;
宋亮 ;
王德广 ;
陈幽婷 .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0, 26 (06) :587-593
[2]   帕金森病分期治疗的药物选择 [J].
周子懿 ;
蔡定芳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26 (01) :118-120
[3]   2005~2007年我院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分析 [J].
苏丽丽 ;
赵志刚 ;
刘媛媛 .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9 (02) :124-126
[4]   帕金森病诊治现状调查 [J].
韩艳 ;
张晓红 ;
陈彤 ;
王振福 ;
孙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8, (01) :18-20
[5]   金刚烷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线粒体谷氨酸载体活性的影响 [J].
马琪林 ;
鲁丛霞 ;
蔡琰 ;
苏敏 ;
林其谁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 6 (04) :364-366
[6]   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J].
王刚 ;
周海燕 ;
郑汭 ;
谭玉燕 ;
孙小康 ;
王瑛 ;
王增 ;
陈生弟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6, (05) :336-338
[7]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J].
陈生弟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06) :409-412
[8]   金刚烷胺单用及与复方丹参或丙炔苯丙胺合用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J].
张文记 ;
陈海波 ;
蒋雨平 ;
陈生弟 ;
张本恕 ;
郑剑晖 ;
秦斌 ;
曾湘豫 ;
蒋景文 ;
王新德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07) :38-40
[9]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循证分析 [J].
余自成 .
现代康复, 2001, (23) :101-102+112
[10]   金刚烷胺引起幻视1例报告 [J].
朱丹彤 ;
金丽娟 ;
杨晓苏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 (02) :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