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6
作者
刘静 [1 ,2 ]
马克明 [1 ]
张育新 [1 ]
张强 [1 ]
魏源送 [3 ]
王亚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温榆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15.05.004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随着温榆河龙道河段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水质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于2011年7月中旬夏季浮游植物水华发生期对温榆河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同步监测,4个河段共计布设17个采样点,温榆河上段、龙道河、清河段各4个采样点,温榆河下段选取5个采样点,调查各河段浮游植物种类,分析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同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流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5属、99种,优势种共15种,以微囊藻和颤藻为主,其中温榆河上段和龙道河优势种类最多,均为9种;流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37.99×106个/L;其中,清河段平均密度最大,为430.05×106个/L,温榆河上段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为85.18×106个/L;清河段蓝藻门占浮游植物群落的93.84%,而龙道河段蓝藻门比例为66.57%;4个河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是龙道河>温榆河上段>温榆河下段>清河段。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DO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显著性因子;裸藻门、黄藻门和甲藻门的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正相关,微囊藻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负相关。比较4个河段的微囊藻频度、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得出,龙道河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微囊藻水华的爆发,减少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但水质仍属于中污染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J].
刘金殿 ;
顾志敏 ;
杨元杰 ;
张玉明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11) :2865-2871
[2]   温榆河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质改善效果评价附视频 [J].
曾阳 ;
苗明升 ;
付秀娥 ;
陈琳琳 ;
张高生 ;
任宗明 ;
王亚炜 ;
魏源送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03) :200-205
[3]   温榆河水化学特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于淼 ;
魏源送 ;
郑祥 ;
王亚炜 ;
钟佳 ;
杨勇 ;
肖庆聪 ;
郁达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1) :1-8
[4]   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J].
杨勇 ;
魏源送 ;
郑祥 ;
王亚炜 ;
于淼 ;
肖庆聪 ;
郁达伟 ;
孙翀 ;
杨烨 ;
高丽娟 ;
白羽 ;
陈尔凝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1) :9-18
[5]   社会经济发展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与温榆河流域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J].
钟佳 ;
魏源送 ;
王亚炜 ;
于淼 ;
杨勇 ;
肖庆聪 ;
郁达伟 ;
郑祥 ;
刘培斌 ;
魏炜 ;
刘俊国 ;
张振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9) :1826-1834
[6]  
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J]. 汪益嫔,张维砚,徐春燕,胡雪芹,童琰,由文辉.环境科学. 2011(05)
[7]  
大宁河水华敏感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J]. 郑丙辉,张佳磊,王丽婧,王丽平,黄民生,曹承进,吴光应.环境科学. 2011(03)
[8]   北京温榆河浮游藻类与水质分析 [J].
华振玲 ;
杜桂森 ;
武佃卫 ;
吴玉梅 ;
安振珍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0, 32 (02) :213-215
[9]   三峡水库童庄河浮游植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J].
雷欢 ;
梁银铨 ;
朱爱民 ;
汪红军 ;
谢文星 ;
俞伏虎 ;
胡小健 .
湖泊科学, 2010, 22 (02) :195-200
[10]   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邓建明 ;
蔡永久 ;
陈宇炜 ;
张路 .
湖泊科学, 2010, 22 (01) :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