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4
作者
郑绍伟 [1 ]
黎燕琼 [1 ]
岳永杰 [2 ]
陈泓 [3 ]
刘兴良 [1 ]
慕长龙 [1 ]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树种选择; 覆盖处理; 成活率; 生长量;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07.01.013
中图分类号
S728 [特殊地区造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岷江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为给该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针对其特点,从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择了抗旱能力相对较强的针叶树种:岷江柏、油松、辐射松、白皮松与阔叶树种:密牧豆、元宝枫、榆树、刺槐进行研究,发现岷江柏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9.6%,其次白皮松(89.5%)>榆树(86.7%)>油松(85.8%),都达到了85%以上,再次是刺槐(78.9%);元宝枫(59.1%)、密牧豆较差(53.0%),辐射松最低(50.5%)。同时还开展了采用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对林木成活与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1.8%,黑地膜表现次之,而对照最差,生长量也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对照最差。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70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褐土不同亚类剖面及养分特征 [J].
王春明 ;
包维楷 ;
陈建中 ;
孙辉 ;
谢嘉穗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3) :230-234
[2]   岷江上游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叶延琼 ;
樊宏 ;
陈国阶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6) :56-58+70
[3]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 [J].
刘兴良 ;
慕长龙 ;
向成华 ;
宿以明 .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02) :10-17
[4]   岷江上游生态学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溥发鼎 .
资源科学, 2000, (05) :83-85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环境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陈克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5) :542-544
[6]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2-8
[7]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
[8]   长江上游护防林与流域生态环境战略建设 [J].
刘照光 ;
吴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01)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