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移矩阵模型的江苏海滨湿地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25
作者
郝敬锋
刘红玉
李玉凤
胡和兵
安静
机构
[1]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海滨湿地; 转移矩阵;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及转移矩阵模型,对江苏省海滨湿地区域1987年、1997年及2007年3个时期图件进行信息提取。分别对两个时段该区域湿地资源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江苏海滨湿地资源演变趋势主要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及非湿地转移,两个时段自然湿地面积分别减少11.57%和24.63%,整个研究期间人工湿地及非湿地分别增加了27.75%、6.92%;②影响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的入侵,与1987年相比米草沼泽增加了71.94%。整体而言,社会经济因素是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变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918 / 19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Bombetoka Bay and the Betsiboka Estuary,Madagascar,Using Multi-temporal Satellite Data[J]. Tsilavo Raharimahefa,Timothy M Kusky.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02)
[2]   江苏盐城滩涂资源利用及其发展策略 [J].
李洪山 ;
刘璐 ;
王涛 ;
李春燕 ;
冯紫媛 ;
周海波 ;
徐荣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6) :724-726
[3]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J].
刘春悦 ;
张树清 ;
江红星 ;
王会 ;
孙妍 .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03) :78-83
[4]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外来种互花米草的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J]. 刘春悦,张树清,江红星,王会.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5]   基于景观斑块谱特征分析的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影响研究 [J].
刘红玉 ;
李兆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4) :602-611
[6]   湿地景观破碎化对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影响——以三江平原东北部区域为例 [J].
刘红玉 ;
李兆富 ;
李晓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817-823
[7]   江苏海岸湿地研究进展概述 [J].
王磊 ;
邢玮 ;
季永华 ;
李荣锦 .
江苏林业科技, 2007, (03) :52-54
[8]   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杜国云 ;
王庆 ;
王秋贤 ;
金秉福 ;
仲少云 ;
曹艳英 ;
高光辰 ;
毛爱华 .
海洋科学, 2007, (03) :66-71
[9]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淤蚀及湿地植被消长变化 [J].
张学勤 ;
王国祥 ;
王艳红 ;
王治良 .
海洋科学, 2006, (06) :35-39+45
[10]   江苏沿海淤泥质滩涂景观生态特征及其演替 [J].
沈永明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 (05)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