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被引:40
作者
贾秋珍
金社林
曹世勤
骆惠生
金明安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流行;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7.03.008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已经成为甘肃省第一、二位优势小种,两小种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面积大,其流行趋势已超过条中31号,将继31号后成为危害甘肃省小麦生产的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2号和水源14致病类型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这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J].
万安民 ;
吴立人 ;
金社林 ;
贾秋珍 ;
姚革 ;
杨家秀 ;
王保通 ;
李高保 ;
原宗英 .
植物保护, 2002, (03) :5-9
[2]   1998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J].
全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协作组 ;
万安民 ;
吴立人 .
植物保护, 1999, (05) :18-20
[3]   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J].
万安民 ;
牛永春 ;
吴立人 ;
袁文焕 ;
李高宝 ;
贾秋珍 ;
金社林 ;
杨家秀 ;
李艳芳 ;
毕云青 .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01) :16-17+19-22
[4]   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变异研究 [J].
王凤乐,吴立人,万安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01) :8-14
[5]   紫外线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J].
商鸿生 ;
井金学 ;
李振岐 .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04) :347-351
[6]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J].
李振岐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3) :72-77
[7]  
中国小麦锈病[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振岐,曾士迈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