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LE四维视角的重庆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琳 [1 ,2 ]
杨庆媛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PILE四维分析框架; 五大功能区; 重庆;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7.12.019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分析重庆市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内涵,运用人口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PILE)四维分析框架和相关计量模型对2001-2014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绩效由0.071 5上升到0.981 1,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共经历低级水平-中级水平-良好水平3个阶段;(2)人口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逐步达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良好状态;(3)构建具有五大功能区特色的差异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即都市功能核心区IE主导型模式、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IP主导型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EI主导型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An urban metabolism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assessment of Metro Vancouver[J] . Jennie Moore,Meidad Kissinger,William E. Re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13
[12]  
Monitoring two decade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area, China through spectral unmixing[J] . Ryo Michishita,Zhiben Jiang,Bing Xu.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11
[13]   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J].
牛文元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6) :670-677
[14]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J].
陈凤桂 ;
张虹鸥 ;
吴旗韬 ;
陈伟莲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53-58
[15]   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
鲁春阳 ;
杨庆媛 ;
文枫 ;
龙拥军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1) :102-107
[16]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J].
徐维祥 ;
唐根年 ;
陈秀君 .
经济地理, 2005, (06) :86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