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

被引:44
作者
郑崇伟 [1 ]
苏勤 [2 ]
刘铁军 [3 ]
机构
[1] 部队
[2] 海洋出版社
[3] 海军海洋气象中心
关键词
WAVEWATCH-Ⅲ; 中国海域域; 波浪能; 有效时间; 资源储量; 优势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3.2 [波浪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的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变异系数)、SWH和能流密度的变化趋势、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等方面,对中国海域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四季皆为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各个季节基本都在8kW/m以上,秋冬两季更是高达20kW/m以上。(2)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频率较高。(3)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在1月最好,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差;南海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好于其余海域,其中又以南海北部海域的稳定性最好。(4)中国海域域大部分海域单位面积的波浪能总储量在2×104 kW.h/m以上,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基本一致。(5)我国大部分海域的SWH和波浪能流密度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SWH的递增趋势为0.5~2.5cm/a,能流密度的递增趋势为0.05~0.55kW/(m.a)。(6)我国大部分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及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附视频 [J].
郑崇伟 ;
周林 ;
周立佳 .
海洋科学进展, 2011, (04) :419-426
[2]   波力资源分析系统的实现及波能发电应用 [J].
任建莉 ;
罗誉娅 ;
钟英杰 ;
徐璋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86-191
[3]   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 [J].
周良明 ;
吴伦宇 ;
郭佩芳 ;
王爱方 .
热带海洋学报, 2007, (05) :1-8
[4]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J].
齐义泉 ;
朱伯承 ;
施平 ;
毛庆文 ;
范辰五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1-9
[5]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J].ChongWei Zheng;Hui Zhuang;Xin Li;XunQiang Li.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 1
[6]   Persian Gulf response to a wintertime shamal wind event [J].
Thoppil, Prasad G. ;
Hogan, Patrick J. .
DEEP-SEA RESEARCH PART I-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2010, 57 (08) :946-955
[7]   Analysis of the nearshore wave energy resource [J].
Folley, M. ;
Whittaker, T. J. T. .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 (07) :1709-1715
[8]  
全球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侯图集.[M].郑崇伟; 潘静; 田妍妍; 杨支中; 著.海洋出版社.2012,
[9]  
海洋能资源分析方法及储量评估.[M].王传崑; 卢苇; 编著.海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