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带鱼加工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被引:30
作者
丁丽丽 [1 ,2 ]
吴燕燕 [1 ]
李来好 [1 ]
杨贤庆 [1 ]
刘法佳 [1 ,3 ]
刁石强 [1 ]
邓建朝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2]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3]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关键词
咸带鱼;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性风味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4.4 [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研究咸带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5a.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这5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49、72、7 0、7 5种以及7 2种。其中,成品咸鱼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8.26%、8.64%、6.54%、4.37%、7.34%、3.55%、4.18%和4.72%。腌制和干燥是风味产生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是咸带鱼风味的主要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水产食品学.[M].沈月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  
肉制品与水产品的风味.[M].(加)F.Shahidi著;李洁;朱国斌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3]  
自由基与酶.[M].方允中;李文杰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14]  
腊鱼加工中微生物菌群、理化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曾令彬.华中农业大学.2008, 02
[15]  
重庆农家腊肉风味物质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D].吴金凤.西南大学.2008, 10
[16]  
腌腊鱼制品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D].谭汝成.华中农业大学.2004, 01
[17]   Analysis of the volatile profile and identification of odour-active compounds in Bayonne ham [J].
Theron, Laetitia ;
Tournayre, Pascal ;
Kondjoyan, Nathalie ;
Abouelkaram, Said ;
Sante-Lhoutellier, Veronique ;
Berdague, Jean-Louis .
MEAT SCIENCE, 2010, 85 (03) :453-460